双虎清肝颗粒联合复方益肝灵治疗酒精性肝炎4

双虎清肝颗粒联合复方益肝灵治疗酒精性肝炎45例

付修文  高连印
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系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(北京,100007)


        酒精性肝炎(ALH)是酒精性肝病的中期病变,也是最常见的酒精中毒性疾病。笔者在临床中应用双虎清肝颗粒联合复方益肝灵片治疗酒精性肝炎45例,取得满意疗效,报告如下。
1 资料与方法
1.1 一般资料 
       观察病例均为我院2004年2月~2006年2月门诊患者,共86例,随机分为两组。治疗组45例,男42例,女3例;年龄29 ~55岁,平均38.4岁;病程3~11年,平均7.7年。对照组41例,男39例,女2例;年龄28~51岁,平均35.8岁;病程4~12年,平均 8.3年。两组在性别、年龄、病程等方面比较,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(p>0 05),具有可比性。全部病例均符合酒精性肝炎的诊断标准[1],符合中医慢性肝炎湿热中阻型的辨证分型标准[2],且在其他医院诊治疗效不佳,前来我院 就诊。
1.2 观察项目 
        治疗期间每2周复诊1次。观察症状、体征变化,每4周复查1次ALT、AST、TBiL、GGT、TC、TG,疗程结束时复查B超。
1.3 治疗方法 
        两组患者均行基础治疗:禁止饮酒,调整饮食结构,高蛋白质、丰富维生素、适量碳水化合物、低脂肪饮食为原则,控制体重,注意休息,适当体育锻炼。均服用复 方益肝灵(北京双鹤制药产品)4粒/次,3次/d。在前述治疗基础上,治疗组患者口服双虎清肝颗粒(北京华神制药产品)12g/次,3次/d,对照组患者 口服凯西莱(硫普罗宁)片,0.2g/次,3次/d。 3个月为1个疗程。
1.4 疗效判定标准 
        参照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(试行)》中酒精性肝病的疗效标准拟定[3]。显效:临床症状消失,肝功能及血脂指标恢复正常,B超脂肪肝声像图消失。有 效:症状基本消失,肝功能(ALT、AST、GGT) 及血脂(TC、TG)指标较治疗前下降》50%,B超声像图显示脂肪肝好转1级以上(重度→中度→轻度)。无效:未达到有效标准,甚至加重。
1.5 统计学方法  
       治疗前后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,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。

2 结果
2. 1临床特点分析 
        两组共86例酒精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显示:患者饮酒平均年龄多从28岁起,平均饮酒量较大并以白酒为主,达157. 30g/次或每周492.54g,持续时间长,平均11. 6年,对酒有不同程度的依耐性或应酬较多饮酒频繁;一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,因作常规肝功能检查与B超检查而发现,一部分患者因有一定临床症状持续数周或数 月方就诊而检出。就其症状出现频率从高到低为胁肋胀痛、乏力、尿黄、大便粘滞不爽或腹泻、肝区叩痛。
2.2 辅助检查结果分析 
       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生化指标提示,ALT、AST多为轻、中度升高,TBil为轻、中度升高,且多在大量连续饮酒后加重,戒酒或减少摄入量后逐渐下降,并提示酒精性肝炎患者胆红素升高的比例较高。GGT轻、中度升高,TC、TG不同程度升高。
        B超检查肝实质有损伤者两组分别占37%和32%,提示长期大量嗜酒者应重视B超定期检查。
2. 3  肝功能及血脂变化情况 见表1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(x ±s)
组别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 ALT(U/L)        AST(U/L)       TBiL(μmol/L)    GGT(U/L)       TC(mmol/L)    TC(mmol/L)
治疗组     治疗前     113.42 ± 59.86    103.37 ± 46.37    24.28 ± 8.26      129.54 ± 39.48      6.25 ± 1.02        2.63 ± 0.91
(n=45) 治疗后     34.76 ± 4.09*      36.26 ± 8.18        15.38 ± 3.78*    46.57 ± 11.06*     4.91 ± 0.88*       2.05 ± 0.77*
对照组     治疗前     107.53 ± 54.28    112.23 ± 53.43     23.52 ± 7.56     121.54 ± 63.34      6.18 ± 1.12        2.48 ± 0.89
(n=41) 治疗后     63.27 ± 5.19        46.42 ± 7.71         21.38 ± 2.17     73.72 ± 18.50        5.49 ± 0.81        2.29 ± 0.78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,*P<0.05

2.4 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  见表2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观察结果(n)
组别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胁肋胀痛   乏力   口苦咽干  尿黄   便溏   肝区叩痛
治疗组     治疗前          39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40         31           43     35          28
(n=45) 治疗后           8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4           6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5       4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7
对照组      治疗前         31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9         26           32     24          19
(n=41) 治疗后          9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           5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4        8            6

2.5 B超结果变化情况 见表3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超结果比较(n)
组别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治疗前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治疗后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有效率(%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消失   好转   无变化 
治疗组      轻度       19        8          3          8
(n=45) 中度        20        5         4         11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48.89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重度        6         0          2         4 
对照组      轻度       16        5          3          8         
(n=41) 中度       18       2           5        11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9.02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重度        7         0          1         6 

        两 组患者通过3个月的治疗,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得到明显改善,并且治疗组在改善胁肋胀痛、乏力、尿黄、大便粘滞不爽等方面优于对照组。两组患ALT、AST 均得到恢复,差异无显著性意义,但在降低TBil、GGT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,治疗组优于对照组(P <0.05)。治疗组患者血脂(TC、TG)治疗后均有明显的改善,治疗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,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,两 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。另外,B超观察结果表明,通过3个月的治疗,两组患者B超情况有显著改善,但两组患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。
2.6 综合疗效
        治疗组显效23例,有效9例,无效13例,总有效率71.11%;对照组分别为16例、8例、17例,58.53%。两组总有效率比较,差异有显著性意义,P <0. 05。

3 讨论
        酒精性肝炎的发生主要是乙醇的代谢产物乙醛的毒性作用所致。饮酒后摄入体内的乙醇95%以上在肝内分解代谢,乙醇在肝细胞质的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氧化为乙 醛,乙醛为高活性化合物,能干扰肝细胞多方面的功能,如影响线粒体ATP的产生,影响蛋白质的生物合成,损害微管,使蛋白质、脂肪排泌障而在肝细胞内蓄积 (特别是造成甘油三酯堆积)。同时乙醇、乙醛被氧化时,产生大量的还原型辅酶Ⅰ,一方面促进脂肪的合成,另一方面出现高代谢状态和耗氧量增加,引起肝细胞 代谢紊乱,肝细胞变性和坏死,并发炎症反应,胶原纤维和结节增生。此外,乙醇透明小体形成,并由肝细胞释放入血,引起体液和细胞免疫[4]。
        中医学虽无特殊病名与ALD相对应,但根据病因及临床特点,常将其归属为“伤酒”、“酒痞”、“酒疸”、“酒臌”等范畴。中医认为,酒为有毒之品,味甘、 苦、辛、性温,过饮必伤脾胃肝胆而引起疾病。《本草求真》云:“酒,其味有甘有辛,有苦有淡,而性皆热,若恣饮不节,则损烁精,发怒助欲,湿热生病,殆不 堪言”。《诸病源候论》也认为:“酒粗有毒,有复大热,饮之过多,故毒热气渗溢经络,浸溢脏腑,而生诸病也”。《内经》亦指出“以酒为浆”可致病。故其病 因病机是饮酒过度导致脾胃损伤、湿热内蕴、脾失健运、气机不畅、气血失和、痰浊内生、气血痰搏结而致病,故治疗上针对病机施以清酒毒、化痰湿、祛瘀消脂、 舒畅肝络为要。
        双虎清肝颗粒是由双花、虎杖等12味中药组成,方中金花与虎杖苦寒清热解毒,为君;白花蛇舌草、蒲公英等加强君药清热解毒之功效,为臣;瓜萎、黄连筹配合 君臣另僻化痰散结之径以除湿热;因肝为藏血之脏,取丹参活血为佐,甘草调和诸药为使。,七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祛湿、活血化瘀、理气化痰之功用。适用于湿热 内蕴、痰瘀互结之证,临床表现如口干口苦,口粘口臭、纳差、厌油、恶心、呕吐、脘痞腹胀、右胁或两胁疼痛,便秘或大便干结或大便粘滞不爽、尿黄、目黄、肝 脾肿大、肝掌、蜘蛛痣、舌质红或暗红、舌苔黄腻或黄燥、脉弦滑或弦数。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该药能明显减轻肝细胞肿胀、气球样变、脂肪变与炎症坏死,具有护 肝作用。
        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,除病毒性肝炎外,酒精性肝炎、药物性肝炎、脂肪肝、代偿性肝硬化等病出现上述症状,属湿热内蕴、痰瘀互结证者均可选用双虎清肝颗 粒治疗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。通过本研究发展:双虎清肝颗粒具有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、肝功能和降血脂的作用,治疗湿热内蕴、痰瘀互结的酒精性肝炎有显著疗 效。

参考文献
1 中华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. 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. 肝脏,2002,7(4):附页1
2 中华中医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制定. 病毒性肝炎中医辩证标准(试行). 中医杂志,1992,(5):39-40
3 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02.29-31
4 林平. 酒精性肝病的中医药研究概况. 使用中西医结合临床,2006,6(1)

来源: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7年第17卷第6期

关注公众号

了解出诊时间

E-mail:zymzb3129@163.com

医院名称: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门诊部

地址: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新仓18号

分诊台咨询电话:010-64049288-8000

传真:010-64043129